top of page
粵語研究

粵語研究主要以口語材料為對象,要有系統和嚴謹地收集和處理口語語料一直是粵方言研究的一大挑戰。

過往的粵語研究主要是對不同地區的粵語作出共時(synchronic)描述,語料主要來自個別發音人或編者的語感。

八十年代起,不少學者開始進行粵語歷時(diachronic)研究。
 

香港二十世紀中期
粵語語料庫

以粵語長片作為粵語歷時研究材料是嶄新的嘗試。2011年和2012年,我們得到香港教育學院(現為香港教育大學)校內研究基金的支持,建構《香港二十世紀中期粵語語料庫》

語料庫收錄了1950 年至1970 年之間二十一部粵語電影的對白,以漢字轉寫,分詞, 配以粵語拼音。其中十四套已處理的電影對白(約19 萬字)可在互聯網上搜索(LINK)。

2013年,我們得到研究資助局傑出青年學者計劃的資助,進一步發展語料庫。我們已經初步處理約60套由1945至1970年生產的粵語長片。​
 

簡介

20世紀中葉香港粵語

歷時研究主要根據來自十九世紀初至二十世紀中葉的粵語文字材料。二十世紀中葉之後,材料甚少。二十世紀中期距今已有半世紀的光景,語言必定起了不少變化。我們希望有系統地收集半世紀前的實際粵語口語材料,分析和比較粵語過去五六十年的變化。

 

 

《粵語數碼博物館》

 

 

《香港二十世紀中期粵語語料庫》網頁方便用戶檢索語料,作為研究材料。我們將會更新語料庫內容,並改良檢索功能。

在分析語料庫語料時,我們觀察到一些有趣的語言現象,這些語言現象半世紀前香港粵語的特點,現在甚少聽到,因此很值得我們收集和展示給大家欣賞。這就是構建《粵語數碼博物館》的原因。

除了相關對白之外,我們也提供相關的電影段落,希望讀者能夠「原汁原味」去感受當時粵語的味道。 

新語料:粵語長片

要找回半世紀前的口語材料並不容易。根據我們的觀察,有一種二十世紀中期香港粵語口語材料很值得粵語研究者重視和關注,那就是當時在香港十分流行的粵語電影,一般被稱爲“粵語長片”。

 

bottom of page